內容來源:中國中醫藥報、健康時報微信、上海中醫藥大學微信
“我一到春季就爛嘴巴,眼睛干癢,還耳鳴頭暈,醫生說我是‘上火’了?!壁w女士說,好不容易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,因為“上火”卻惹得她很是煩惱。春為一年之始,是萬物生長的季節,人體陽氣長而陰氣消,此時若不注意,很容易“上火”。 春季“上火”原因多 春季“上火”的原因很多,但總體來說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身體陰陽失調引起的。 養肝不當 春季肝氣當令,是肝氣最足、肝火最旺的時候。肝主情志,養肝不當會影響到人的情緒,導致情緒急躁、肝火旺盛,造成口干口苦、目赤腫痛、眩暈等癥狀。 多風干燥 春季多風,尤其北方地區“春燥”現象更明顯。人體代謝增強,水分更容易流失,容易造成口干咽干、牙齦腫痛、眼干、頭暈耳鳴等“上火”情況。 飲食失調 冬季人們喜歡吃些溫熱食物保護強壯陽氣,到了春季,如果這個習慣延續下來,很容易引起胃腸的積熱,導致出現胃部灼熱疼痛、口干口臭、便秘等“胃火”癥狀。 春捂過度 “春捂秋凍”是很好的養生經驗,“春捂”是保護陽氣,助陽升發。但春捂要有法,有些人不論什么情況都把自己捂得嚴嚴地、緊緊地,這樣反而容易導致內熱積蓄而出現各種內火上升的癥狀。 起居無常 生活不規律、工作壓力變大、睡眠不足等情況容易引起身體內分泌紊亂,導致“上火”。 各種上火對策 口舌生瘡:多吃豆芽 春季氣候干燥,新鮮蔬菜食用過少后,營養失調,就易出現口瘡。被古人稱為“種生”的豆芽最適合在春季吃。這是因為豆芽能幫五臟從“冬藏”轉向“春生”,豆芽還可清熱,有利于肝氣疏通、健脾和胃。 還可以多吃些野菜如芥菜、馬齒莧、車前草、榆錢、竹筍等,涼拌、清炒、煮湯都不錯。另外,春季喝湯應該以蘿卜、冬瓜、番茄、海帶為主料,配以雞肝、豬肝、瘦肉絲等,湯要清淡味鮮。 大便干燥:煎芝麻核桃湯 胃腸道的春燥一般是消化、排泄問題,所以給腸胃滅火要著重從這兩方面入手。但春燥引起的便秘,宜潤不宜瀉,可以通過芝麻核桃湯潤腸食療——將黑芝麻、核桃仁碾成碎末,各取適量,炒熟后拌上蜂蜜,用溫水沖服即可。 或買些決明子,每次取15克,放入砂鍋中,加入清水用大火煮沸再改成小火煎30分鐘,去雜質留下藥液加入少許蜂蜜,每天早上空腹時飲用。 皮膚發干常:喝溫開水 春天內燥外熱的皮膚非常容易干澀長痘痘。解決這個問題,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。 每天的飲水量要保持在1300毫升左右才行,上火時可以適當地沖點檸檬蜂蜜水喝——取新鮮檸檬一只,蜂蜜適量,一個干凈的玻璃罐子備用;將檸檬切成薄片放入玻璃罐子中,倒入蜂蜜沒過檸檬,將玻璃罐口封緊,放入冰箱內;第二天從中取檸檬片用溫開水沖服即可。 咽癢干咳:冰糖雪梨 如果咽喉常感到干癢腫痛,或者出現干咳,可以吃梨降火。做法上,可以用水煮一煮梨,放一點冰糖,自制冰糖雪梨,能止咳又能下火。但其實削皮生吃梨,清火的作用更強一點。 口干口臭:涼拌蓮藕 如果上火出現口干、口苦、口臭、牙齦腫痛、大便干等,多是胃里有火,推薦吃點蓮藕,既可以翻炒也可以涼拌。同時,對于夏天胃火重的人,推薦適量吃些西瓜。 手腳心熱:枸杞泡水 若有手腳心發熱、冒汗、慢性咽喉腫痛,半夜還盜汗,腰酸背疼,往往是有腎火的表現。對于此類上火的人,建議用枸杞、菊花泡水喝。 心煩失眠:蓮子心茶 出現心慌、心跳加快、心神不寧、心煩、失眠情緒等上火不適,大都跟心火有關。小便發黃、小便發熱也與心火有一定的關系。 推薦吃蓮子。蓮子可直接吃,可煮粥、泡茶;不怕苦的人可以多放一點蓮子心,效果更佳。 如何預防春季“上火” 怎么預防春季“上火”呢?要做到以下幾點: 及時補充水 春天便秘、口干等癥狀大多是因春燥“上火”所致。最簡單的預防方法就是多喝溫水,所以也說溫開水是春季防病治病的第一飲品。 飲食得當 要多吃蔬菜,多吃具有降火功效的食物,如苦瓜、菠菜、草莓等新鮮蔬果。還應多吃蜂蜜、西紅柿、蘿卜、梨等有清熱潤燥作用的食物。辛辣刺激、油膩的食物要少吃。 正確捂春 春捂方法要得宜,宜“下厚上薄”?!跋潞瘛币岳诖宏栔畾馍l;“上薄”以防陽氣升發太過。衣著寬松,不要太緊。 “捂春”應因人、因時而定,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。老人和孩子身體御寒能力差,容易受到倒春寒的侵襲,“捂春”的時間需要長一些,但不要捂得太過以免生內熱。 多參加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,萬物復蘇,人體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,也要到戶外運動一下,運動后要補充足夠的水分。 保持良好的心情 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。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,要學會及時傾訴,不要憋在心里,也不要大吼大叫。如果生活壓力大,也要懂得緩解壓力,保持情緒平穩、愉快。 茶飲去火 蒲公英茶:取蒲公英干品10~30克,代茶飲。蒲公英被稱為春季最好的“排毒草”,入肝、胃經,有清熱解毒、消癰散結的功效。 沙參玉竹茶:沙參5克,玉竹5克。沸水泡,代茶飲即可。 枸杞菊花茶:枸杞子5克,菊花5克;沸水泡,代茶飲,可根據口味適量加入冰糖。枸杞菊花茶有清肝瀉火、養肝明目的作用。 按摩降火 合谷穴:手背第1、2掌骨間,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。出現口干、牙疼、鼻子流血、眼睛紅腫、便秘等癥狀可以按摩合谷穴來緩解病癥。 內庭穴:位于足背2、3趾間,主治由于脾臟有熱而引起的口臭、皮膚干燥、咽喉腫痛、腹脹等癥狀。 太沖穴:位于足背大腳趾與二腳趾縫上兩橫指處。中醫認為,太沖穴可以緩解肝火過旺帶來的不適,如頭暈、易怒或者睡眠質量下降、身體悶熱等。